反坦克炮“57神针”的传说
2024-02-15 07:19二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装甲集群,苏联红军不但全力发展坦克装甲车辆,更是高度重视反坦克炮兵的建设。
二战中,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装甲集群,苏联红军不但全力发展坦克装甲车辆,更是高度重视反坦克炮兵的建设。
曾经有一名叛逃到西方的苏军军官维克托·苏沃洛夫写过一本叫做《苏军内幕》的小册子,其中这样评价苏联的反坦克炮兵和所使用的牵引式反坦克炮:
牵引式反坦克炮较自行式反坦克炮在制造和使用上都要容易得多。在战时,减少坦克的产量也许是可以容忍的,其结果只是降低了进攻的强度而已,但若降低反坦克武器的产量则会是灾难性的,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必须生产足够数量的反坦克武器,否则敌人坦克的突破可能对整个军工生产计划、国民经济以至苏联本身产生致命的结果。
第二,牵引式火炮的正侧面投影都非常小,至少比自行火炮小一半。它在单独与坦克战斗中,特别是在最大射程处战斗时,投影面积小比装甲或机动性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反坦克炮用于两种情况。在防御上,用于敌人已经突破防线并迅速前进,而我们要不惜代价加以阻止的时候。在进攻上,用于己方部队已突破敌之防线迅速推进,而敌对我翼侧发动攻击,以图造成我突击部队与后方隔断的时候。在这两种情况下,反坦克炮必须将敌人坦克阻止在坚决不允许敌人通过的预定线上。牵引式反坦克炮由于其结构重量重而不能机动,故将被迫战斗到阵亡为止!!!
损失肯定总是非常大的,这就是为什么传统上总在其炮身上写着“别了,祖国!”的标语。但由于反坦克部队将敌人阻止在预定线上,却可以挽救整个师,整个集团军,有时候是整个方面军——这就是在库尔斯克发生的事。
如果反坦克炮是自行的,它们的指挥员在敌人压力下,就会撤到较安全的阵地,这样他的反坦克分队可以得到挽救,但却会给师、集团军、方面军或者几个方面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反坦克炮兵部队的指挥员很少会在头脑中产生叛逆不忠的思想,他不会在紧要时刻想到后撤,因为其反坦克炮没有自行的手段。他们的装甲牵引车在战斗中隐蔽在阵地后方,在敌人致命的炮火下,想把炮拖离战斗是困难的。
所以对炮手来说,当他们阻止敌人越过其固守的阵地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击退敌人的进攻,要么死亡!”
在苏联林林总总各种反坦克火炮中,有一种火炮一直被军迷们津津乐道。这就是苏联二战期间研制装备部队的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是苏联为应对纳粹德国“虎”式重型坦克而作的一次努力,具有长身管、高穿深的特点,军迷中有“57神针”的美誉。
早在1940年苏芬战争时期,苏军根据情报和冬季战役的经验,下达了研制高穿深反坦克炮的任务。苏联人认为,冬季战役中苏联坦克的表现,一定会吸引德国人的注意力,而苏联厚重坦克对于德国装甲部队的技术优势,也将会被德国赶上。
与此同时,除了当时已经应用到战场上的德国Ⅲ、Ⅳ号中型坦克外,苏联谍报人员向国内反馈了德国正在试制“超级坦克”的情报。虽然苏联尚未真正掌握德国“超级坦克”的设计指标,但已经明显感觉到这种坦克对红军坦克集群以及防御作战时需要仰仗的反坦克炮兵的压力。为此,苏联很快下达了新型坦克炮、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
图3:ZiS-2型反坦克炮的研制最初是为了对付德国NbFz试验型重型坦克。
其实,德国这种所谓的“超级坦克”是NbFz试验型重型坦克,这是一种陈旧的多炮塔坦克设计,配备有75毫米和37毫米火炮。显然,苏联人高看了这种“超级坦克”,认为其装甲厚度可能达到苏联自己KV-1重型坦克的40~75毫米,并将此作为新型反坦克炮的设计指标。
最后,反坦克炮的设计任务交由高尔基市的No92工厂设计局负责,主设计师为格拉宾。新炮于1940年5月投入研制,格拉宾选择了一种苏联红军从没有装备过的火炮口径——57毫米,并研制了专用的次口径穿甲弹。在试验中,这种新型火炮表现出了很强的穿甲能力,初速900米/秒,能够轻易击穿9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大大超出预期,比德国当时的50毫米反坦克炮更好。
这种新炮的工厂编号Ф-31,1941年初定型为M1941型57毫米反坦克炮,苏军军械装备序号52-П-271。由于1941年初,No92工厂接受表彰,被命名为“Zavod imeni Stalina”(斯大林工厂),因此该炮也被简称为ZiS-2(斯大林工厂第2号)。
6月,No92工厂开始批量生产这种火炮,但在向苏军交付了371门火炮后,该炮的生产就于12月1日被叫停,前后只维持了5个月。因为在部队试用中发现,这种新型反坦克炮弹虽然能够轻易击穿德国坦克装甲,但是却没有在内部造成更大的破坏。加之57毫米口径是当时的新口径,制炮成本比较高,作为一种团属火炮,它要比ZiS-3师属火炮贵10到12倍,这主要是其长达4米的身管造成的。此外,炮弹也需要重新建立生产线生产,供应上很成问题。因此,在现有76毫米反坦克炮尚能对抗德国坦克的情况下,这种在当时穿深富余的新型反坦克炮就不那么受部队待见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库尔斯克突出部一战,一种德国真正的“超级坦克”出现在红军反坦克炮兵的弧形防线正面,这就是坦克传奇——“虎”式重型坦克。
面对“虎”式重型坦克以及同时期的“豹”式中型坦克,苏联反坦克炮兵现有的76毫米反坦克炮往往力不从心,更大口径的火炮虽然能够击穿这些钢铁怪兽,但由于炮身重,机动性差,产量少,并不能够有效阻挡德军的全面进攻。虽然在苏联红军反坦克炮兵和坦克兵的浴血搏杀中,终于扭转乾坤,赢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但此时的防线已经千疮百孔,伤亡惨重。
战后的对比测试中,发现57毫米反坦克炮对德国重装坦克的打击效果远远强于76毫米反坦克炮,在一定距离内能够击穿“虎”式坦克的装甲,而76毫米反坦克炮即使顶到200米也无法击穿“虎”式坦克的重甲。
因此,在新型85毫米和100毫米反坦克炮还未大规模装备部队的时候,有必要再生产一批57毫米反坦克炮应急。因此,1943年6月15日,苏联恢复了57毫米反坦克炮的生产,并改名为M1943型,且仍然沿用ZIS-2的简称。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总共生产了9645门。
在战争中,ZiS-2反坦克炮不但作为牵引反坦克炮使用,还被装上了装甲车,成为ZiS-30型自行坦克炮炮。
ZiS-30的底盘是原本设计来拖曳45毫米反坦克炮的“共青团号”履带式拖炮车。1941年,约有100辆“共青团号”拖炮车被安装了ZiS-2反坦克炮,以及一块薄薄的装甲板。ZiS-30在1941-1942年莫斯科战役期间,主要装备苏联坦克旅的反坦克营,应付大量德军装甲部队的入侵。虽然该炮能够击穿当时基本上所有的德军坦克装甲车辆,但由于自身装甲薄弱,这些ZiS-30战车和他的战士们,基本上都牺牲在了莫斯科前线:游戏《战争雷霆》中装了一门ZiS-2反坦克炮的ZiS-30自行反坦克炮。
T-34/57的神针传说除了ZiS-30轻型自行反坦克炮外,ZiS-2反坦克炮还改装成立专用的ZiS-4型57毫米超速坦克炮,安装到了著名的T-34中型坦克上,替换原有的76毫米坦克炮,使T-34坦克拥有了可以与德军新型坦克一战的能力。这种坦克被称为T-34/57。初期的T-34/57 Model 1941型坦克刚刚生产出来便投入到紧张的莫斯科保卫战,由于其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它很快获得了“坦克猎手”的称号。
这些步兵师装备是按照苏联当时的编制配置的,每个师编制14963人,有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坦克自行火炮团、1个独立高炮营、1个独立反坦克炮营。其中,这个独立反坦克炮营编有12门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在我军装备体系中,这种苏制火炮并命名为“一九四三年式五七公厘战车防御炮”(即战防炮)。中国共进口的600~700门57毫米反坦克炮,除了60个步兵师的独立反坦克炮营外,我军炮兵第31、33师也曾经装备过该炮。1954年10月1日,装备57毫米反坦克炮的一个方队还参加了的国庆阅兵。后来,我国还仿制生产并称为55式57毫米反坦克炮。
除了炮兵部队使用外,这种苏式57毫米反坦克炮还被安装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美制LVT履带式两栖战车上。该车顶部有一个旋转炮塔,采用美式坦克歼击车样式的舱开式炮塔战斗室布局,将一门57毫米反坦克炮去掉炮架,保留防盾,安装在了LVT战车的炮塔上,宽大的战斗室内部作为弹药存储空间。这种改装的两栖自行反坦克炮到底改装了多少辆不得而知,但却参与了辽东半岛等多次诸军兵种合成登陆演习。
历史评说单纯从技术角度上讲,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和T-34/57都是非常成功的武器,当然ZiS-30自行反坦克炮稍微显得有些应急,但也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
57毫米反坦克炮尺寸、速度、重量、防护方面都非常不错,虽然口径不大,但由于身管倍径长、初速快,导致火力尤其是反坦克能力反而有极大的提高。但这一提高然是以成本的提高和增加火炮工艺复杂程度为代价的。在苏德战争中我们注意到,苏联军队更看重武器的性价比。无论是坦克、飞机还是火炮、,威力大、价格低廉、生产便利、低维护要求的武器总是受到青睐,反之则遭到否定。
因此,如果说对于反坦克炮兵来说,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是必需品,那么对于坦克部队来说,就有更多的选择余地。这也造成了同样的火炮在反坦克部队中大量装备,但在坦克部队中仅作为应急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