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71级地震损失14亿美元 零死亡归功房屋质量
2024-01-25 17:314日,地震发生后,不少市民走到街上,好奇地看着地上的裂缝,有人还拍照留念。
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遭遇强震后,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建筑物、道路、桥梁和车辆受损严重,大部分地区电力、天然气和自来水供应中断,余震不断。新西兰总理基说,初步估计损失至少为14亿美元。
专家分析,这次强震的低伤亡得益于新西兰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
据新华社电 4日凌晨的里氏7.1级强震使克赖斯特彻奇的城市排水系统受创,自来水和电力供应中断。不过,到4日晚,全市90%的区域已恢复电力供应,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地区尚未恢复自来水供应。
克赖斯特彻奇市长鲍勃·帕克说,地震造成的破坏比预想的严重,几乎每个家庭都遭受损失。
新西兰民防事务部长约翰·卡特告诉记者,克赖斯特彻奇及周边地区主要基础设施严重受损,供水和下水处理系统几近瘫痪,至少6座桥梁受损严重。
“我家满地是碎玻璃和散落的食物,”当地居民马克·奥康奈尔说,“抽屉、电视机和电脑一片狼藉。”
由于市中心一些建筑受损严重,随时有倒塌危险,警方在一些商业区设置了路障。
从4日晚7时起在克赖斯特彻奇市中心实施的宵禁已于5日上午7时解除,但警察仍然封锁着市中心的部分街道,防止受损房屋砸伤路人和抢劫事件的发生。奥克兰市80多名警察4日飞抵克赖斯特彻奇,与当地70多名警察一道维持治安。
据新华社电 地震发生后,民众一度非常恐慌,纷纷赶往超市抢购饮用水和食品,赶到加油站加油。超市里的瓶装水很快销售一空。新西兰一些乳品公司见此情况,出动运奶车为居送自来水。目前,当地居民的情绪已经比较稳定。
克赖斯特彻奇及周边地区震后进入紧急状态。帕克说,80名警察正从奥克兰赶赴克赖斯特彻奇增援,军队随时待命,必要时将协助警方维持秩序、投入灾后重建。
克赖斯特彻奇民防部门发言人穆雷·辛克莱尔说,救援人员在市郊的学校内建起临时安置点,接纳数以百计灾民。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4日说,地震发生后14个小时内监测到余震29次,震级从里氏3.7级至5.4级不等。
“我们都感到害怕,刚刚经历了数次震感较强的余震,”克赖斯特彻奇市长帕克告诉新西兰电视一台,“今晚,我们是直面自然灾害、互帮互助的一群人……”
克赖斯特彻奇市警方宣布,4日19时至5日7时实施宵禁,以防持续余震引发受损建筑物瓦砾滑落,砸伤居民。
以克赖斯特彻奇医院为消息源报道,两名50多岁的男子在地震中严重受伤、多人轻伤。
医院发言人米歇尔·海德尔介绍,两名重伤者中一人被坠落的烟囱砸伤,另一人则被掉落的碎玻璃严重划伤。新西兰总理约翰·基4日午后飞抵克赖斯特彻奇视察灾情。他说,无人在地震中丧生“绝对是个奇迹”。
“我认为我们非常幸运,没有人在地震中丧生,”他说,“我们不会让克赖斯特彻奇独自承受这次大灾。”基说,全面评估灾情尚需数月时间,但初步估计损失至少为20亿新西兰元(14亿美元)。
当地气象部门说,克赖斯特彻奇市和周边地区5日将受到暴风袭击,强风时速最高可达130公里,足以将地震后受损建筑物的砖块或树木卷起。气象部门建议市民最好留守室内,外出需要格外小心。
本报讯 由于新西兰地处太平洋和印澳板块之间,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4万宗地震,但1年少于十次会造成破坏。
虽然地震频繁,但一年只有约150次是有感地震,甚少造成伤亡。上一次发生有人死亡的地震已是在1968年,当时南岛的西岸发生7.1级地震,造成3人丧生。
上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去年7月16日,当时南岛的峡湾区发生7.8级地震,把新西兰这个最南端地区向澳大利亚移近12英寸。
新西兰是地处世界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岛国,位于“太平洋火环”断裂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大陆板块相撞后俯冲到一个被称作地幔的巨热、巨压区,该潜入过程为火山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能量。(中新)
新西兰拥有非常完善的建筑法规……这意味着与海地相比,新西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更强。
据新华社电 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国,平均每年遭遇大小地震近3000次。为最大限度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新西兰政府多年来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积累经验。
新西兰政府注重在低层和高层住宅中推广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实践表明,轻型木结构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抗震性能。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地质、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马莎·萨维奇告诉记者:“新西兰拥有非常完善的建筑法规……这意味着与海地相比,新西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更强。”
萨维奇说,新西兰这次地震震级与海地地震相当,但破坏却远小于后者。尽管一些老房子坍塌,但它们多以轻型木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较好,因此人员伤亡较少。
在新西兰皇家地质与核科学研究所工作的余嘉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木框架房屋柔性好、耐冲击,不像纯砖结构那样硬对硬、易垮塌。
余嘉顺介绍说,新西兰民防部门要求民众在地震时不要盲目乱跑,因为新西兰的建筑室内基础结构安全性高,只要主体结构不垮,即便有坠落物,对人造成的伤害也较轻。在高层建筑相对密集的中心城区,因为高处的玻璃、砌墙等容易在震动中掉落,民众盲目乱跑时受伤的风险反而更大。
余嘉顺还指出,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多年来大力普及地震知识,使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该采取哪些措施,这能有效防止恐慌情绪的蔓延,帮助大家沉着应对地震灾害。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比如:议会内阁办公楼和卫生部大楼均采用含铅的橡胶垫将建筑体和地基梁隔开。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损失。
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做了具体规定,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后,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安全。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