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AM-EVA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在人体防护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进展
2024-01-13 13:32魏延鹏研究团队围绕典型冲击防护应用场景,相继开发出FIAM-EP、FIAM-PU和FIAM-SR等复合材料体系,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可塑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能。
防护装备是保障人体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传统的材料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冲击环境,发展新型防护材料成为提高人体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EVA、EPS和EPP等材料因其轻质量、高回弹的特性被广泛用作防护装备的缓冲部件中,但冲击瞬间造成的局部变形效应仍会对人体造成钝性伤害(BABT),损伤程度由主要变形处的凹陷深度所决定,损伤模式包括肌肉淤青、肋骨断裂等,严重威胁着人员的存活率与后续活动能力。为此,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魏延鹏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针对冲击载荷具有自主调控能力的FIAM(Flexible Intelligent Anti-Impact Material)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并实现了基于力学环境的材料定向优化设计方法和工艺方案。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将FIAM材料与乙烯-醋酸钙乙烯酯(EVA)低密度泡沫进行共混复合,开发了一款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的FIAM-EVA柔性智能抗冲击缓冲材料,以兼顾防防护装备对保护性与机动性的双重需求。采用多种动态测试手段对FIAM-EVA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FIAM材料对基材的动态压缩强度具有显著增益效果,且幅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将FIAM-EVA制成缓冲衬垫并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层形成新型柔性防弹衣,并使用高速发射系统对装备整体防护性能进行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抵挡相同的子弹冲击作用时,FIAM-EVA缓冲衬垫的背部凹陷深度仅为传统材料的49%,有效减轻了人体所受到的钝性伤害。为从微尺度层级分析FIAM-EVA的抗冲击防护机制,通过扫描电镜(SEM)手段对材料空间形貌进行系统性表征,还原FIAM与泡沫基体的复合结构形态,阐明了FIAM材料主要以孔隙填充、骨架包裹、薄膜覆盖、颗粒附着等形式与基体框架进行偶联,揭示了FIAM-EVA一种由多相物质在微观尺度上高度交联的复杂体系,材料优异的吸能耗能特性得益于多相物质间的协同变形作用。相较于传统EVA缓冲泡沫保护,FIAM-EVA材料能够有效降低人体表面的凹陷深度与接触压力,减轻弹着点处的钝性损伤,为穿着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强力保障。研究工作为FIAM体系在人体防护装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发表在Composite Structures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No.12072356和No.11902329),瞬态冲击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No. 05), 北京市科技计划-怀柔科学城成果落地项目(No. Z)等项目的支持。基于FIAM材料独特的力学特性,研究团队围绕典型冲击防护应用场景,相继开发出FIAM-EP、FIAM-PU和FIAM-SR等复合材料体系,以其优异的柔韧性、可塑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能,在高端电子器件防护、装备防护、个体防护领域(如运动防护等)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已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形式与北京中科力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产业化应用推广阶段。
立足国际、深耕领域,站在巨人肩上再创新——“创新100”访长沙开元弘盛科技有限公司
基因和细胞治疗解决方案详解:加速的实验室——丹纳赫 以科技加速新疗法开发
钢研纳克PlasmaMS 4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亮相2023中关村论坛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质量控制与测试工业设备展览会第一轮通知
下一篇:新消费投资的十大逻辑机构观点